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卫生信息管理
学制与学历:标准学制三年,全日制。实行弹性学制,可延后,最长不超过2年。
培养目标:专业高度契合“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主要面向卫生行业的病案信息技术服务职业群,能够主要从事病案管理、疾病分类、数据统计,同时具备一定的行政事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 1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医药卫生大类(52) |
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 (5207) |
卫生(84) |
病案信息技师 (2-05-07-1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4-04-05) |
病案管理; 疾病分类; 统计; 行政事务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 |
病案编码合格证; 病案信息技术 |
(二)专业课程体系
对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市场调研对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任务的分析,深入分析学生现实需求,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围绕卫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市场运营等任务,构建“德技双修”的课程体系。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健康行业对卫生信息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技能培养,制定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融通的“职业素养实践、基础技术技能实践、专业核心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岗位职业技能实践”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有病案管理实训室、卫生信息技术实训室等,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扫描仪和网络设施等。
3D数字人沉浸式体验室
(四)专业发展前景
伴随健康信息服务、智慧医疗服务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卫生信息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对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高度契合“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如医院)的医务科、病案室、信息中心以及数据收集、信息技术与信息应用层的企业等,从事医药卫生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病案管理、疾病分类、信息安全保障、医疗信息系统维护、公共卫生项目信息化管理等工作。